城市智慧排水地理信息系统
系统概述
智慧排水通过数采仪、无线网络、水质水压表等在线监测设备实时感知城市排水系统的运行状态,并采用可视化的方式有机整合水务管理部门与供排水设施,形成“城市水务物联网”,并可将海量水务信息进行及时分析与处理,并做出相应的处理结果辅助决策建议,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水务系统的整个生产、管理和服务流程,从而达到“智慧”的状态。
智慧排水系统建设整体围绕“两中心、两平台、三体系”的思路进行建设。通过采用GIS技术、云存储、物联网、移动应用等高新技术进行整体设计。完成排水运维调度、防汛抢险、应急抢修、管网参数、水质在线监控、安全预警、管网巡检等的动态监控。同时具备流量、液位、水质、能耗、运行工况等泵站参数的城域化汇集管理功能,便于直观的做出相应的处理结果辅助决策建议,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排水系统的整个运营、防汛、抢险、抢修、管理和服务流程。
最终建立集“排、治、处、防、控、管及公众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智慧型系统平台”。
发展历程
随着全球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轮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和深入应用,城市信息化发展正酝酿着重大变革和新的突破,由对象、过程数字化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化城市向智慧化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在我国智慧城市已经上升到国家的经济、科技战略层面,水务管理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智慧水务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必然延伸。“十三五”期间,水务企业面临着适应经济新常态的重大挑战,面对“生态文明建设”、“国企改革”等政策推进力度增强、“云物移大智”技术应用日益广泛、提高运营决策效率需求更加急迫的发展环境,信息化必然成为水务企业转型发展的有力工具,“智慧水务”建设势在必行。
随着需求的变化和技术的发展,水务管理的思路不断创新,自动化和信息化技术在水务企业生产、经营、服务和管理中的应用也越来越深入和广泛,为我国水务企业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大体来看,我国水务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主要分为自动化、数字化和智慧化三个阶段。目前,我国大多数水务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正在从数字化水务阶段向智慧化水务阶段迈进。
(1)自动化阶段:这一阶段我国水务企业信息化主要体现在基础信息的自动化采集上,逐步实现了阀门、泵站、生产工艺过程等的自动化操控,水质、水压和流量等涉水数据的测量水平也得到很大的提高。它们很大程度上代替了艰苦的人工操作,解放了劳动力。
(2)数字化阶段:这一阶段我国水务企业管理才真正开展了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在这一阶段,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库技术和3G网络,相关水务企业相继搭建了各自的业务系统和数据库,大大提高了信息存储、查询和回溯的效率,初步实现了行政办公和业务管理的信息化。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城市正处于该阶段。
(3)智慧化阶段:这一阶段我国水务企业成熟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同时对数据进行深度处理,实现信息化和管理提升的充分结合,紧跟市场、随需速动、智慧经营,充分支持企业模式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